《江蘇社會科學年鑒》
2017年度

2017年度


編輯說明

一、《江蘇社會科學年鑒》是一部記述江蘇哲學社會科學事業發展狀況的年度資料性學術工具書,是展示江蘇社科強省建設成效的對外窗口。《江蘇社會科學年鑒》由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編纂,致力于為黨和政府深化哲學社會科學事業改革發展提供決策參考,為社會公眾了解和熟悉哲學社會科學提供信息解讀,為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從事學術研究提供基礎資料和有益借鑒,充分發揮存史、實用、資政、交流的作用。

二、《江蘇社會科學年鑒(2017)》堅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視察江蘇重要講話精神,圍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關于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的決策部署,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全面系統、科學客觀、簡明實用地記載和反映 2017 年度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狀況。

三、《江蘇社會科學年鑒(2017)》基本欄目設有:總概述、特載、學術機構、學術隊伍、綜合類學術著作論文和活動、馬克思主義(含科學社會主義、黨史黨建)、哲學(含宗教學)、經濟學、政治學(含國際問題研究)、法學、社會學(含人口學)、歷史學(含考古學)、文學(含外國文學、區域文化研究)、藝術學、語言學、教育學(含心理學、體育學)、新聞與傳播學(含圖書館、情報與文獻學)、管理學、社科研究項目、決策咨詢與社會服務、社科普及、學術出版、哲學社會科學“走出去”、社會科學管理、大事記等。編寫形式以條目為主,兼有概述、表格、圖片等。全書版面字數約 82 萬字,收錄圖片 233 張。

四、《江蘇社會科學年鑒(2017)》是集體智慧和勞動的成果,在資料收集、編寫、核校、審稿和出版過程中,得到有關部門、高校和眾多專家學者的關心、支持和協助,在此表示感謝。

錯誤疏漏之處,敬請讀者指正。

 

目錄

 

總概述

特載

學術機構

/ 概述 / 普通高校(部分)/ 黨校(行政學院) / 社會科學院 / 研究平臺(研究中心、研究基地等)/ 智庫機構

學術隊伍

/ 概述 / 社科人才 / 學術團體

綜合類學術著作、論文和活動

/ 概述 / 綜合類學術著作 / 綜合類學術論文 / 綜合類學術活動

馬克思主義(含科學社會主義、黨史黨建)

/ 概述 / 學科建設 / 學術成果 / 學術活動

哲學(含宗教學)

/ 概述 / 學科建設 / 學術成果 / 學術活動

經濟學

/ 概述 / 學科建設 / 學術成果 / 學術活動

政治學(含國際問題研究)

/ 概述 / 學科建設 / 學術成果 / 學術活動

法學

/ 概述 / 學科建設 / 學術成果 / 學術活動

社會學(含人口學)

/ 概述 / 學科建設 / 學術成果 / 學術活動

歷史學(含考古學)

/ 概述 / 學科建設 / 學術成果 / 學術活動

文學(含外國文學、區域文化研究)

/ 概述 / 學科建設 / 學術成果 / 學術活動

藝術學

/ 概述 / 學科建設 / 學術成果 / 學術活動

語言學

/ 概述 / 學科建設 / 學術成果 / 學術活動

教育學(含心理學、體育學)

/ 概述 / 學科建設 / 學術成果 / 學術活動

新聞與傳播學(含圖書館、情報與文獻學)

/ 概述 / 學科建設 / 學術成果 / 學術活動

管理學

/ 概述 / 學科建設 / 學術成果 / 學術活動

社科研究項目

/ 概述 /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管理學部項目 / 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 / 江蘇省社科基金項目 / 江蘇成果鑒定為“優秀”等級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決策咨詢與社會服務

/ 概述 / 省有關部門決策咨詢 / 高校決策咨詢 / 高校學術社會服務

社科普及

/ 概述 / 社科普及活動 / 社科普及基地 / 社科普及讀物

學術出版

/ 概述 / 出版社 / 學術期刊

哲學社會科學“走出去”

/ 概述 / 國際學術研討會 / 江蘇“孔子學院” / 江蘇海外出版

社會科學管理

/ 概述 / 社科發展政策 / 社科工作管理 / 社科成果評獎 / 社科學術團體建設與管理

大事記(2017

后記

 

 

總概述


江蘇科教發達,文化昌盛,人文底蘊深厚,是國家重要學術理論重鎮。2017 年,全省有普通高校 142 所,獨立學院 25 所,社科理論工作者近 10 萬人,人文社科領域教育部“”特聘教授 39 人,入選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簡稱)建設學科 43 個(人文社科類學科 5 個)。在省委省政府正確領導下,全省社科理論界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認真學習宣傳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緊緊圍繞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的發展大局、建設社科強省的目標任務,牢牢把握正確方向,全力營造迎接和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濃厚氛圍,大力唱響“兩聚一高”發展主旋律,著力加強意識形態領域的引導和管理,努力推進社科理論創新和學科建設,各方面工作更有新意、更顯特色、更具影響、更富成效,江蘇社科理論事業呈現新的氣象。

一、深入學習宣傳和研究闡釋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思想理論建設顯著加強營造思想理論氛圍迎接黨的十九大召開。圍繞這條主線,全省社科理論工作者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7·1”和“7·26”等重要講話精神,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提高政治站位,堅定政治信仰。2017 5 2 日,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以下簡稱“省委宣傳部”)發布《關于組織實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新境界專項研究的通知》,編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新境界: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四個自信”》《修好共產黨人心學》等研究叢書,系統總結黨的十八大以來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的重大成果,在理論上做出新概括。省社科基金設立“深入學習研究闡釋習近平總書記‘7·26’重要講話精神,貫徹落實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研究專項,立項項目 43 項。圍繞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上提出的“八個如何”、在全國黨校工作會議上提出的“十三個如何”、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提出的“五個如何”加強理論研究,在《人民日報》《求是》等中央報刊推出一批重點理論文章。規劃《學好用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等迎接宣傳貫徹十九大重點項目 45 種,《中國文化二十四品》叢書被列入國家出版總局 90 種向十九大獻禮精品出版物。組織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 90 周年和新四軍組建 80周年、慶祝香港回歸 20周年、紀念全民族抗戰爆發 80 周年專題研討會或理論筆談。省委宣傳部評選 2016 年度江蘇優秀理論成果,63 項成果入選。

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形成熱潮。成立十九大精神省委宣講團,召開宣講動員會,大力度、廣覆蓋開展集中宣講。省社科界各單位第一時間組織學習領會黨的十九大精神,并以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為主題,舉辦學術大會、研討會、報告會、智庫論壇等,興起理論學習熱潮。1116日,求是雜志社、中共江蘇省委(以下簡稱“江蘇省委”)聯合召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理論研討會。全省黨校(行政學院)系統舉辦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理論研討會暨第五屆江蘇黨的建設高層論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理論研討會。聚焦十九大報告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14 個堅持”基本方略等重大論斷,省社科基金設立專項研究課題,江蘇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以下簡稱“省中特中心”)及 15 個研究基地征集重點文章選題。全省出版系統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為主線,大力實施精品生產攀登行動,向國家出版總局上報圖書選題 4197 種、電子選題 87 種、音像選題 151 種。《讀懂長征》等 5 個項目獲國家出版基金主題出版專項資助。全省社科理論工作者先后在《人民日報》發表理論宣傳文章 31 篇、《光明日報》105 篇、《求是》8 篇。

理論工作“四大平臺”建設有力推進。積極參與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組織力量開展“以產業結構調整為導向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重大項目研究。加強省中特中心建設,發揮省中特中心“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研究中心帶動作用,重點資助一批省級研究基地,完善基地建設測評標準,提高基地建設科學化、專業化、規范化水平。建好用好“紫金講壇聯盟”等平臺,新華日報《思想周刊》、省電視臺通俗理論電視節目《厲害了,我們的新時代》等廣受好評。編寫“馬克思主義經典”系列青年讀本,組織開展“馬克思主義·青年說”系列活動,深受廣大青年學生喜愛。

二、強化建設意識,唱響理論主旋律,意識形態工作強勢推進意識形態工作責任清單進一步細化。建立了責任制落實情況檢查考核、在巡視巡察中開展專項檢查、納入領導干部述職內容等制度機制。健全意識形態領域情況分析研判聯席會議制度,加強對社科理論工作重點領域、重大事件、重要動向等的綜合分析研判,落實情況通報制度。加強對重大思想理論問題的引導,探索建立理論閱評制度,開展理論動態研判與交流,旗幟鮮明批駁錯誤思潮和觀點。認真落實高校黨委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切實加強高校宣傳輿論陣地建設和管理,嚴格對社科研究機構、出版機構、培訓機構、思想文化類學會和社科類社會組織的管理,加強講座、講壇、報告會的引導和管理。組織意識形態工作專項課題研究,推出一批專題研究成果。省委宣傳部開展社科理論媒體資助和社科理論期刊資助工作。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以下簡稱“省社科聯”)在課題研究、學術活動、宣傳陣地管理等方面加強內容把關,把握意識形態工作主動權。

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貫徹落實中央要求,省委省政府出臺《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施意見》,組織開展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重要講話精神專題培訓班,首次舉辦全省思政課專任教師全員培訓。組織開展貫徹落實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高校教材建設和使用、課堂講壇教學和管理、教師管理和思想教育等方面的專項督查。推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創新項目,組織“當代青年人心中的馬克思主義經典”微故事大賽,在高校推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系列講座。江蘇省教育廳(以下簡稱“省教育廳”)印發《關于建設高校思政課骨干教師“名師示范課堂”的通知》,針對高校思政課骨干教師,組織建設“名師示范課堂”。

三、深化應用對策研究,更好服務發展大局,新型智庫建設邁上新臺階

做好“三個重大問題”研究。圍繞習近平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和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省社科基金列出一批重點選題,深化重大理論問題研究、重大現實問題研究和重大實踐經驗總結。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區域探索研究,總結概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江蘇經驗。

組織重大決策需求課題研究。江蘇省人民政府研究室(以下簡稱“省政府研究室”)組織實施 2017 年度省政府決策咨詢研究重點課題,推出課題成果匯編《高質量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全年編發《調查研究報告》68 期、《參考》35 期、《參考專報》31 期,獲省領導批示 13 15 篇次。江蘇省社會科學院(以下簡稱“省社科院”)組織實施書記省長圈定課題、院重大課題、院長應急課題近 30 項;完成“貫徹落實全省制造業大會精神”“江蘇振興實體經濟的戰略思路與對策”“縣委書記隊伍建設專題調研”等系列重大課題,編發并上報《決策咨詢專報》55 期、《江蘇發展研究報告》44期,獲省部級以上領導批示 21 項,其中,中央領導批示 1 項,書記、省長批示 3 項,多項研究報告被中央辦公廳內參采納。中共江蘇省委黨校(以下簡稱“省委黨校”)向省領導報送各類研究報告 18 篇,其中,《當前黨員干部干事創業的現狀評估與對策建議》《關于解決因病致貧返貧難題的對策建議》《行政審批改革的泰州實踐及其啟示》《推進江蘇品質城市建設的建議》等成果獲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批示。省社科聯設立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圈定的應用研究重大課題 18 項,精選編報“揚子江城市群”“聚力創新”“聚焦富民”“鄉村振興”等系列《決策參閱》60 期,獲省領導批示 48篇次。中共江蘇省委研究室(以下簡稱“省委研究室”)、省社科聯召開高層專家座談會,探討江蘇如何發展現代海洋經濟、如何把握時代技術變革趨勢贏得先機和防范“三大陷阱”等問題。

深化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5 5 日,省委召開部分智庫負責人座談會,時任省委書記李強參加座談。召開全省新型智庫建設工作推進會,成立省級智庫理事會,搭建智政互動平臺,圍繞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統籌整合現有智庫優質資源,實現黨政部門政策研究同智庫對策研究緊密結合。進一步完善智庫體系布局,在省重點高端智庫、重點培育智庫“9+16”發展格局基礎上,遴選設立一批智庫類研究基地,做實做強一批省決策咨詢研究基地。南京大學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入選國家高端智庫建設培育單位。省社科聯完成 39 家決策咨詢研究基地綜合評估,研究基地全年完成 100余項課題研究。加大智庫人才培訓力度,省委宣傳部、省社科聯舉辦青年智庫學者培訓班,探索建立智庫人才儲備、培養、交流機制,著力培育江蘇智庫新銳力量。推進智庫成果研討交流,省委宣傳部、省社科聯舉辦第二屆江蘇智庫峰會,征集200余篇決策咨詢成果,20多名專家作主旨演講。省社科聯與高校圍繞“兩聚一高”聯合舉辦“青年智庫學者系列沙龍”,《新華日報》智庫版、《中國社會科學報》、江蘇智庫網等媒體廣泛推介智庫成果。強化省有關部門《智庫專報》《思想周刊(智庫版)》《群眾(決策資訊)》《決策參閱》《社科基金成果專刊》等選題策劃,及時向省委省政府報送有價值的研究成果。完善智庫評價體系,舉辦智庫內部治理論壇,不斷優化以新型智庫理事會為主體、智庫研究與評價中心和智庫研究與交流中心為兩翼的智庫治理格局。積極推進高校新型智庫建設,規范引導社會智庫健康發展,全省新成立 3 家民辦社科研究機構,推動社科學術社團向智庫型社團轉型。省社科院牽頭組建江蘇省金融研究院,經省編制辦批復正式掛牌運轉。依托“江蘇文脈研究與整理”工程,省社科院組建“文脈研究院”。根據省委省政府推進江蘇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工作部署,省社科院籌建“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研究院”,與淮陰工學院、淮安市發改委共建“蘇北發展研究院”。

四、深化重點學科登峰行動,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社科強省建設邁出新步伐制定推進哲學社會科學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貫徹落實中央推進哲學社會科學創新發展的重要部署,省哲學社會科學工作領導小組印發《2017 年度社科強省建設工作要點》,省委宣傳部牽頭組織召開專題調研座談會,廣泛深入征求社科理論界、省各有關部門、單位意見,經過 7 次修改,形成《實施意見》。《實施意見》圍繞江蘇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總體要求、鞏固馬克思主義在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指導地位、推進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重點行動,以及人才支撐、組織領導等重大問題,明確目標任務,提出政策建議。

推進江蘇高水平大學建設。4 5 日,省政府辦公廳印發《江蘇高水平大學建設實施辦法(暫行)》。江蘇高水平大學建設分為“專項”和“綜合”兩類項目:“專項”項目包括江蘇高校優勢學科建設工程、品牌專業建設工程、協同創新計劃、特聘教授計劃(簡稱“四大專項”),支持所有本科高校彰顯特色優勢,夯實高水平大學建設的核心基礎。“綜合”項目重點支持具備一定實力的高校加快提升綜合競爭力,向高水平和世界一流邁進。4 20 日,省政府召開江蘇高水平大學建設推進會。

加強哲學社會科學“一流學科”建設。5 個社科類學科進入國家世界一流建設學科行列,分別為南京大學哲學、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和東南大學藝術學理論。2017 年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公布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江蘇高校 3個社科類學科獲得 Α+ 等級,分別為南京大學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東南大學藝術學理論、南京農業大學農林經濟管理;10 個社科類學科獲得 Α 等級;11 個社科類學科獲得 Α- 等級;24 個社科類學科獲得 Β+ 等級;20 個社科類學科獲得 Β 等級;23 個社科類學科獲得 Β- 等級。結合國家“雙一流”和江蘇高水平大學建設,實施江蘇高校優勢學科建設工程二期項目,37個社科類學科通過優勢學科二期項目驗收。省社科院出臺《關于加強學科建設的意見》,力爭用 5 年左右時間,建成 3 個左右國內領先的優勢學科,培育 10 個左右國內知名、江蘇領先的重點學科。加大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力度。重點支持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等國家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加強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南京師范大學、河海大學、蘇州大學等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博士點建設,完善優化二級學科布局。全省 5 所高校獲得教育部“高校示范馬克思主義學院和優秀教學科研團隊建設”項目。省委宣傳部與南京師范大學共建馬克思主義學院,鼓勵地方黨委宣傳部門與高校共建馬克思主義學院,加強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程建設和教育教學,努力在人才培養、理論研究、理論教學等方面提升水平。

提高社科基金管理水平。2017 年國家社科基金立項項目數量和資助經費名列全國各省區市第一,全省獲國家社科基金立項項目 442項(不含教育學、藝術學等專項),獲資助經費總額 1.092億元,有 15 個項目成果獲鑒定等級為優秀。獲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 291 項。省社科基金年度面上立項項目 327 項,資助金額1755 萬元。省教育廳設立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項目 20 項、重點項目 175 項、基金一般項目 2274 項、專題項目 916 項,以及“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重點專題研究項目 31 項。江蘇省社科應用研究精品工程課題形成“1 個面上項目 +5 個專項(人才、外語、市縣、思政、財經)”的課題研究體系,全年立項 737 項。2017 年,江蘇學者重點學術論文被大量摘錄,據不完全統計,《新華文摘》摘錄 50 篇,《中國社會科學文摘》62 篇,《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52 篇。

廣泛開展社會科學知識普及活動。全面貫徹落實《江蘇省社會科學普及促進條例》,建立省級社會科學普及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并召開第一次會議,制定社科普及 20182020 年重點任務分解方案,動員省級多部門、多系統力量合力開展社科普及活動。省全民閱讀活動領導小組審議通過《江蘇省“十三五”全民閱讀發展規劃》,舉辦“書香江蘇”頒獎典禮暨第十三屆江蘇讀書節啟動活動,向社會推薦 12 本好書,表彰首批“書香城市”建設示范市和先進市、“書香機關”建設示范點、“書香校園”建設示范點等先進典型。7 13 日至 16 日,第七屆江蘇書展在蘇州舉辦。7 14 日,第七屆江蘇農民讀書節啟動儀式在常熟市舉行。9 28 日,在南京舉辦“書香江蘇·流動的盛宴”中華經典誦讀活動。11 27 日,在江陰召開書香城市建設推進會。省社科聯修訂《江蘇省社會科學普及示范基地創建與管理辦法》,審批認定 150 家“江蘇省社會科學普及示范基地”和 6 家“江蘇省社會科學普及研發基地”。以“服務‘兩聚一高’新實踐,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為主題,組織全省第十四屆社科普及宣傳周活動。全省13 個設區市創新組織形式開展社科普及公益活動 2000 多場,舉辦人文社科講座、專題報告會2500 多場。2017 年,全省有 10 家人文社科類出版社實施國家、省“十三五”重點出版規劃,《中國戲曲藝術與地方文化叢書(第一輯)》等 25 種項目新增入選“十三五”國家重點出版規劃。調整公布《江蘇“十三五”重點圖書、音像、電子出版物出版規劃》,調整后項目 561種,包括國家重點 130 種及省重點 431 種。《江蘇出版史》等 24 種項目獲得 2017 年度國家出版基金資助。注重以評獎推優項目擴大蘇版圖書的文化影響力,《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通史》(全四卷)等 12 種圖書音像電子出版物列入第四屆中國出版政府獎公示,《向日葵中隊》入選中宣部“優秀兒童文學出版工程”(全國 7種),《望春風》等 4 種圖書入選“大眾喜愛的 50 種圖書”榜,《童眸》等 3 種圖書入選“中國好書”,《夢故鄉》等 6 種圖書入選 2017 年度“中國最美的書”并將代表中國參加 2018 年度“世界最美的書”評選,《品園》等 2 種圖書入選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與全國老齡辦向全國老年人推薦的優秀出版物。

構建哲學社會科學信息化共享平臺。2017年,全省有 125 家社科學術期刊。繼續推進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名刊建設,推動《南京大學學報》《江蘇社會科學》《江海學刊》等全國“百強期刊”牽頭建設“全省學術期刊數字化傳播平臺”。利用“理論之光”網、“江蘇大講堂”理論視頻宣講網、江蘇社科規劃網、江蘇社科網和“交匯點”新聞客戶端等網絡資源,打造具有標志性的江蘇社科公共數據資源平臺。評選第二屆江蘇省“十強報刊”,出版《江蘇社科年鑒(2016)》,出版《江蘇社科名家文庫(第二輯)》叢書,完成《江蘇省志·社會科學志》第二輪修改。

推動江蘇哲學社會科學“走出去”。據不完全統計,2017 年全省各級政府、大專院校、科研機構、學術團體等舉辦各類有影響的國際學術研討會近 100 場,近 1000 名海外學者參加研討。比較重要的有:第四屆“東亞文獻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第三屆中國“走出去”協同網絡國際論壇、第十一屆國際信息管理中國夏季研討會、中國陶斯成立大會暨“社會建構論在中國”國際研討會、第二屆水安全與可持續發展(WSS)國際工程科技發展戰略高端論壇、第五屆“亞洲海洋安全論壇”、博弈論國際會議暨第四屆微觀經濟學研討會、“中美海洋安全對話”、第一屆“中拉文明對話”國際研討會等。中外合作辦學成果顯著,南京理工大學在白俄羅斯新建孔子學院 1 所,全省高校共建孔子學院 32 所。海外出版成果喜人,全省高校獲得國家社科基金中華外譯項目 9 個,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劉思峰教授創立的《Grey Systems:Theory and Application》(中文譯名:《灰色系統:理論與應用》)國際期刊,由英國 EmeraldGroup(愛墨瑞得出版集團)編輯出版。《近代日本人が描く「中國」に·する研究》(中文譯名:《近代日本人筆下的“中國”》)等著作在海外出版。《絲綢之路》等 8 種圖書分別入選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 2017 年“絲路書香”工程重點翻譯資助項目和 2017 年“經典中國”國際出版工程資助圖書。省社科基金設立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外譯項目,省有關部門積極推進南京大屠殺史實國際傳播。

五、深入實施“江蘇文脈整理與研究工程”,全面啟動江蘇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富有成效“江蘇文脈整理與研究工程”有序推進。組織強化,各責任單位健全內部管理機制,遴選首席專家,組建一流學術團隊,召開項目推進會、專家論證會、樣稿評審會等,相互協同,相互借鑒,形成合力。保障到位,及時投入專項資金,注重抓好專項經費績效管理。進展順利,文脈整理部分,鳳凰出版社與館藏機構等簽訂使用協議 65 項;書目編完成《江蘇藝文志》修訂,編印《江蘇現存著述目錄》,收集江蘇古籍存量數據 23 萬條,復審數據 2 萬條;文獻編選定5000 余種書目,選擇善本加以影印,同步完成提要修訂稿 100 余篇;精華編確定最終書目 200種,撰寫完成 4 部書目的內容簡介;史料編完成 500 余篇提要稿的撰寫和初審。文脈研究部分,77 個選題立項開工,其中《江蘇文化通史》10 卷、“江蘇文化名人傳”34 種、“江蘇文化專門史”23 種、“江蘇文化專題研究”10 種;《江蘇地方文化史》立項 13 項,完成 70% 初稿撰寫。推介有力,各項目團隊在學術刊物、網站、微信公眾號開設文脈專欄,編撰相關學術報告,積極開展文脈工程的宣傳。

江蘇省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全面推開。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9 15 日,江蘇省委召開全省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座談會,明確江蘇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目標定位、重點任務和體制機制。11 2 日,省委書記婁勤儉在淮安專題調研,明確要求科學制定規劃,注重文化傳承,豐富表現形式,讓大運河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生機。12 21 日,全省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工作聯席會議第一次全體(擴大)會議召開,會議討論審議《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工作聯席會議工作規則》《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工作規則》及《近期工作要點》等相關文件。省及蘇州、無錫、常州、鎮江、揚州、淮安、宿遷、徐州等沿大運河 8 個設區市分別組建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工作聯席會議及其辦公室。省發改委開展江蘇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規劃前期調研和編制工作,省社科院籌建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研究院。江蘇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目標定位是:努力把江蘇大運河建設成高顏值的生態長廊、高品位的文化長廊、高效益的經濟長廊,使之成為大運河文化帶的樣板區和示范段。主要工作任務是:推進大運河文化傳承發展,打造文化標識;優化大運河生態環境,建設美麗家園;策應現代經濟體系建設,促進運河沿線高質量發展;講好江蘇大運河故事,提升國際影響力。

加強思想文化資源載體保護和挖掘。加強對雨花英烈精神等江蘇紅色文化資源挖掘與保護利用,策劃推出《雨花忠魂—雨花英烈紀實》《雨花英烈口述史》《雨花臺烈士傳》叢書等弘揚“雨花英烈精神”重點出版物。圍繞慶祝建軍 90 周年等重大活動,推出《記憶中的星火燎原》《八路軍史》等系列重點圖書。圍繞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推進《拉貝日記全集》等一批重點項目。

六、推進社科理論人才隊伍建設,夯實社科工作基層基礎,社科強省建設的人才支撐扎實深入出臺《關于聚力創新深化改革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人才發展環境的意見》。省委按照省第十三次黨代會部署要求,就聚力創新、深化改革,充分發揮用人主體作用,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形成人才脫穎而出、公平競爭的體制機制,明確包括人才培養、引進、使用、保障機制和加強黨管人才等 5 個方面共 26 條重大舉措,大力推進體制機制改革和政策創新,不斷增強人才創新創業動能,努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發展環境。

實施社科理論領軍人才培育計劃。組織省社科理論界積極申報全國文化名家暨中宣部“四個一批”人才和省“雙創計劃”人才,通過項目資助等方式,推動社科理論界“五個一批”人才和青年文化人才發展。省教育廳、財政廳印發《江蘇高校“青藍工程”管理辦法》,省政府辦公廳印發《江蘇特聘教授選聘辦法的通知》,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下發《關于開展 2017 年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推薦選拔工作的通知》,省社科院印發《江蘇省社科院關于加強人才工作的意見》,對相關人才培育計劃加大支持力度,改進培育方法。在各類人才培養引進計劃中,提高社科理論人才比例。省財政每年設立專項經費近 9000 萬元,實施江蘇特聘教授計劃,至 2017 年已選聘 7 批共 407名特聘教授。2017 年評審確定 73 名江蘇特聘教授培養對象。

加強中青年人才隊伍建設。持續實施“青年社科英才”工程,省委宣傳部評選推出第二批“江蘇青年社科英才”10 人,設立“青年社科英才文叢”出版平臺,推出《當代社會人生境界思想研究》《私想文學:中國當代文學現象觀察》等專著。省教育廳重點支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創新團隊 65個(2017年新增 35個,含建設團隊 20 個、培育點 15 個)。加大“青藍工程”中社科人才選拔培養力度,開辟青年社科工作者培養“綠色通道”。2017 年,該工程已選拔培養優秀青年骨干教師 5131 人、中青年學術牽頭人 2180 人、科技創新團隊 448 個。2017 年確定優秀青年骨干教師 350 名、中青年學術牽頭人 160 名、優秀教學團隊 60 個。繼續實施江蘇省高校優秀中青年教師和校長境外研修計劃,351 名中青年骨干教師、2 個高水平大學科研團隊、1 個應用型高校教學團隊、1 名校長作為項目人選,赴世界一流大學或研究機構訪學交流。加大國家、省社科基金青年項目對青年學者培養支持力度,2017 年度江蘇立項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 93 個。

加強社科人才培訓。舉辦省333 工程”社科類培養對象專題培訓班、全省青年馬克思主義人才研修班、青年智庫學者培訓班等。落實《20152019 年全省哲學社會科學教學科研骨干研修工作規劃》,舉辦 6 期近 1000 人參加的省哲學社會科學骨干研修班。加強期刊隊伍建設,開展期刊從業人員輪訓。

推動基層社科工作機構建設。按照《關于加強縣級社科聯建設的意見》《關于推進高校社科聯建設的實施意見》要求,有序推動縣級社科聯、高校社科聯建設,新成立南京大學、南京工程學院、江蘇第二師范學院等 5 家高校社科聯和江寧、高淳、雨花臺 3 家區級社科聯,形成全省 24 家高校社科聯和 60 家縣區級社科聯的基層社科工作總體布局。

七、做強做大學術研討交流,提升江蘇學術成果傳播力影響力,良好學術環境有力營造舉辦第十一屆全省哲學社會科學界學術大會。按照突出主題、點面結合、高校聯動、服務和促進學科建設和學術水平提升的總體要求,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與推進江蘇‘兩聚一高’新實踐”為主題,先后舉辦馬克思主義專場暨開幕式等 6 個學科專場、3 個學術聚焦、3 個區域專場、1 個學會專場和高層論壇共 14 個學術研討活動,收到征文近 5000 篇,18 位國內知名專家、59 位省內知名專家作主題演講,《中國社會科學報》進行深度報道。省內主要高校、黨校、科研院所、黨政機關研究機構、學會、企業等近 500 個單位和社會組織參與學術研討交流活動。

舉辦各類專題學術研討活動。省委省政府舉辦首屆江蘇發展大會,大會主題論壇包括 2個主論壇和 7 個專題論壇,其中省委宣傳部主辦“紫金傳媒論壇”“紫金文化論壇”。省有關部門聯合召開“中華文明與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座談會”。

舉辦智庫研討活動。中國法治現代化研究院聯合光明日報社等單位舉辦中國法治現代化2017 年智庫論壇。省社科聯舉辦“揚子江城市群建設”智庫論壇。蘇州大學東吳智庫舉辦第四屆“對話蘇州創新”活動。省社科院舉辦現代智庫論壇,組織經濟研究報告會、“論道全面小康”“現代化策論”智庫研討會及學術沙龍、名家講壇等 30 多期。

舉辦多層次學術社團活動。省社科聯完成40 項學會重點學術活動經費資助,指導相關學會舉辦“城市品牌與揚子江城市群建設”“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江蘇省創新生態系統打造及創新濃度提升研究”“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等學術沙龍。

舉辦重要國際學術活動。省社科聯聯合有關高校先后舉辦2017 年中國東部傳媒藝術高端論壇”“華文文學與中華文化海外傳播”“絲綢之路與中外農業交流學術研討會”“為轉型而設計”等國際學術交流活動。省社科院與韓國全羅北道研究院聯合召開“江蘇省與全羅北道發展政策比較研究”學術研討會,與韓國東亞大學聯合召開“中韓社會發展比較研究”學術研討會,與相關國際機構舉辦“中華文脈與華文文學”國際高峰論壇,進一步鞏固和深化已有交流合作關系。南京大學中國南海研究協同創新中心組織兩輪“中美海洋安全對話”學術活動。

(撰稿:徐之順)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