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組織動態
省中華成語研究會舉辦2021學術年會

發布時間:2021-11-04 | 信息來源: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界聯合會

  2021年10月30日,省中華成語研究會在蘇州市職業大學舉辦2021學術年會。蘇州市職業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劉丹,省中華成語研究會會長莫彭齡,蘇州市語委辦主任馬培元出席會議并先后致辭。來自蘇州大學、江南大學、江蘇理工學院、常州工學院等高校的專家學者以及部分中小學教師共70余人參加會議。
省中華成語研究會舉辦2021學術年會
  會上,莫彭齡和省中華成語研究會執行會長、蘇州大學文學院教授王建軍分別作《成語與紅色文化研究的思考》和《成語文化與運河文化斷想》學術報告。
  莫彭齡指出,傳統的成語研究多限于本體研究、文化研究、應用研究等,而成語與紅色文化的研究幾乎還是空白,這給學者提供了極大的創新空間。成語與紅色文化是一個重大的研究課題,具有鮮明的政治性和學術性。成語與紅色文化有著豐富的研究內容,因為成語中濃縮著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其中不少成語與黨史學習、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核心價值觀相融相通,如果能找到恰當的結合點、切入點,就能為創新研究創造條件。成語與紅色文化也有著巨大的實踐空間,可以直接服務于現實的政治學習、學校思政課、紅色線路旅游、紅色教育等活動。因此,學者們應在研究、探索、實踐中把相關研究成果服務于紅色文化,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應有貢獻。
  王建軍認為,中華成語是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和表現形態,而運河文化是中華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因此二者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作為中華文化的一脈兩支,成語文化與運河文化內涵相通、歷史相近、特點相似,本質上屬于一種共生文化。兩者的疊加融合產生了運河文化成語,如“千里通波”“水殿龍舟”“吳牛喘月”“莼羹鱸鲙”“廣陵絕散”“煙花三月”“司空見慣”“一片冰心”“似曾相識”“開卷有益”等。但由于學界關注度不夠、研究力不強、波及面不廣,這些成語中有許多還處于不為人知的狀態,亟待挖掘梳理,比如:編纂運河成語主題詞典,繪制運河成語分布地圖,開發運河成語文旅產品,籌建運河成語展陳場館,等等。
學術報告后,蘇州市職業大學鄭紅勤老師作成語文化思政課展示,省語商演講口才研究院院長李易真作會議小結。
  會上,省中華成語研究會為蘇州市職業大學“教學科研實踐基地”授牌,省語商演講口才研究院黨支部和蘇州市職業大學教師教育系黨支部結為“黨建共建友好單位”。
  (省社科聯學會部)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