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市社科聯“青少年‘揚州工’文化傳承與創新工程”項目介紹
揚州是全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2500多年悠久歷史孕育了燦爛的文化,其中就包括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相關、具有顯著地域特色的“揚州工”文化。新時代,系統開展“揚州工”文化的挖掘整理、研究闡釋、宣傳教育、社科普及,特別是面向“Z世代(網生代)”青年群體做好代際傳承,對于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揚州新實踐具有重要的理論與實踐意義。
一、品牌打造背景與選題考量
1.踐行“期望與囑托”。2020年11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揚州視察時指出,“揚州是個好地方,特別是文明、文化、歷史古城,在全國都很有分量。”“揚州工”文化作為揚州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充分展現了歷代揚州工匠在創造物質財富的同時創造并延續至今的精神財富,是創新創造、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等“工匠精神”的集中體現。大力弘揚“揚州工”文化,推進“揚州工”文化傳承與創新,是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期望與囑托,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的重要舉措。
2.推進“文化自信與文化自覺”?!皳P州工”文化源自清代,蘊含著精益求精、匠心獨運等優秀精神財富,是面向青少年開展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內容。面向“Z世代”青少年群體創新推進“揚州工”文化傳承與創新工程,將傳統與現代有機連接起來,探索符合當下“Z世代”話語體系建構的鏈接方式,用優秀傳統文化涵育新時代青年,對于推動從文化自信到文化自覺具有重要意義。
3.探索“傳承與創新”。在消費文化、快餐文化大行其道的網絡時代,優秀傳統文化“休克與失語”的現象十分突出?!癦世代”作為互聯網原住民的一代,如何面向“Z世代”創新探索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新模式,是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的新課題。“揚州工”文化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相連,連接傳統與現代、理論與實踐、工作與生活,是新時代傳統文化教育和思政教育不可多得的“源頭活水”。創新推進“揚州工”文化傳承與創新,是推進新時代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創新教育新模式的重要探索。
二、研究基礎
1.理論基礎厚實?!皳P州工”文化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時俱進把它傳承好、發揚好,是揚州社科界應然的目標和使命。揚州市社科聯與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等高校聯合成立“揚州工”文化研究中心,每年立項10余項課題開展研究,《“揚州工”文化概論》教材獲批省“十三五”重點教材,與“揚州工”有關的理論研究近百篇,理論基礎較為深厚。2023年獲批江蘇省社科基金項目1項。
2.實踐探索扎實。“揚州工”特色文化品牌在高校,尤其是在“Z世代”青年中應用實踐效果顯著。以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為例,該校以“揚州工”品牌作為特色校園文化進行全面打造,先后建設了“揚州工”文化展示館、各類文化展廊,并獲批了江蘇省科普基地、全國高職院?!耙恍R黄贰表椖康龋逃諊鷿夂?。
3.現實依據充實。推動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是發揮其育人功能的重要途徑。“揚州工”文化作為文化屆公認的優秀地域文化,在推廣機制、平臺建設、科學研究、輻射示范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作為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文化標識,集約化、標簽化、品牌化、特色化的推廣應用也將助益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尤其在推動揚州手工藝品的提質增效方面將會產生積極影響。
三、項目建設情況
“揚州工”文化的代際傳承與創新工程主要依托揚州市社科研究與交流中心、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等機構,充分發揮研究人員的集聚優勢,不斷推動以“揚州工”文化為重要組成部分的揚州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整理、研究闡釋、宣傳教育、社科普及,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社科智慧力量。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開展系列課題研究。在全市社科研究課題中開設“揚州工”文化專項,深入研究揚州傳統歷史、“揚州工”文化及其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關系,獲批省部級課題1項,市廳級課題3項。
“揚州工”文化研究市廳級以上課題立項情況統計表
課題來源 |
課題名稱 |
江蘇省社科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 |
“揚州工”文化海外傳播機制研究 |
“江蘇省社科應用研究精品工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專項課題 |
地域文化視域下高職學生工匠精神培育的價值意蘊與實現路徑——以“揚州工”文化為例 |
揚州市級社科重點課題 |
“揚州工”精神視域下的高職學生職業技能與職業精神融合培養研究 |
揚州市軟科學研究立項課題 |
“揚州工”的創新保護模式與媒體傳播策略研究 |
2.編印系列叢書教材。以“揚州工”文化為核心,編寫出版“揚州工”文化系列讀本,如,揚州漆器文化、揚州運河文化、揚州雕版印刷文化、揚州古建筑文化、揚州園林文化等,形成“揚州工”文化系列叢書。
3.開設系列文化課程。在揚州各大中小學校各學科(專業)課程中增加揚州建筑、揚州工藝、揚州制造等體現“揚州工”文化的模塊;推動部分高校開設“揚州工”文化概述、揚州園林賞析、大運河文化等系列文化必(選)修課程,提升對“Z世代”的育人效果。
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揚州工”文化課程開設情況
課程名稱 |
授課教師 |
非遺傳承—古琴彈奏 |
樊繼健 |
非遺傳承—揚州剪紙 |
王蔚 |
非遺傳承—揚州雕版 |
李江民 |
匠心獨運:“揚州工”文化概論 |
孟躍 |
揚州園林賞析 |
李康 |
大運河紅色文化 |
姜德輝 |
4.拍攝系列傳承視頻。以揚州傳統手工藝、揚州制造、工程建造等“百工”的歷史傳承及其蘊含的工匠精神為主要內容,通過拍攝技藝傳承人口述視頻、制作微課等方式,加強“揚州工”文化視頻資源建設,提高傳播和傳承效果。
5.舉辦系列文化講壇。設立“揚州工”文化講壇,邀請和選聘揚州文化學者,以及體現“揚州工”文化的傳承人、相關技能大師、勞動模范等開展文化專題講座,推動“揚州工”文化普及。
6.申報系列品牌標識。申請“揚州工”文化商標,積極開發具有“揚州工”文化元素的,具有親和力和傳播力較強的文化作品,并通過網絡等平臺進行展示傳播;開設微信公眾號或抖音平臺發布“揚州工”文化題材內容,展示和傳播“揚州工”文化典故以及研究成果等。
四、下一階段工作
下一步,本項目將全面統籌協調各項“揚州工”文化傳播工作,廣泛支持開展“揚州工”文化理論研究、文化活動以及文化環境、文化基地、文化設施建設。把“揚州工”文化建設工作納入年度工作目標,明確責任主體,制定工作計劃,細化工作內容,抓好項目推進和有序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