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新聞
2025年江蘇經濟形勢展望與對策研討會暨省經濟學會第八屆理事會第四次會議在南京召開

發布時間:2025-01-14 | 信息來源: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界聯合會

2025年1月8日,省經濟學會在南京召開“2025年江蘇經濟形勢展望與對策研討會”暨省經濟學會第八屆理事會第四次會議。省社科聯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張新科,省社科院黨委書記、院長尚慶飛到會致辭。省經濟學會會長、教育部特聘教授、江蘇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院長劉志彪教授主持會議。省社科聯黨組成員、秘書長、二級巡視員程彩霞,省統計局原黨組成員、副局長、一級巡視員劉興遠,省委金融辦副主任、省金融監督管理局副局長聶振平,省經濟學會副會長、南京師范大學商學院原院長蔣伏心教授,南京財經大學原副校長張為付教授,以及來自省內相關政府部門、高校、科研院所、企業代表約50人參會。

2025年江蘇經濟形勢展望與對策研討會暨省經濟學會第八屆理事會第四次會議在南京召開

張新科在致辭中肯定了學會在學術研究成果、服務會員舉措、規范化建設等方面取得的成績。他提出,當前,奮力譜寫“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新篇章已經成為我省的發展取向、工作導向、奮斗指向。中央和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分析了當前經濟形勢,部署明年經濟工作。如何貫徹落實好中央和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需要省經濟學會對當前的熱點、難點、焦點問題從學理上給予解讀和回應,以發展的理論指導發展著的實踐。
理事會環節,省經濟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省社科院原黨委委員、副院長吳先滿研究員匯報學會2024年工作報告和財務報告,表決通過部分負責人調整事項。
學術研討環節,劉志彪、吳先滿、劉興遠,聶振平等8位專家學者分別圍繞增加居民收入、穩增長與促改革、產業轉型升級、金融強省建設等問題作重點發言。
劉志彪分享了對當前江蘇經濟形勢以及中國經濟轉型的看法。他認為,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不僅是解決當前經濟問題的關鍵,也是中國經濟轉型和走向現代化的必由之路。短期來看,應通過積極財政政策和寬松貨幣政策刺激經濟,增加各主體收入;中長期而言,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才能淘汰落后產業,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因此,要多途徑增加居民收入。一是勞動收入,應通過積極的財政政策增加社會成員收入,同時穩定就業。二是經營性收入,關鍵在于振興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保護民營企業的人身和財產安全。三是財產性收入,要穩定房價、振興股市和完善土地市場。四是轉移支付收入,需要厘清政府、國有企業與居民之間的分配格局,提升居民社會福利水平。
劉興遠在發言中對2024年經濟形勢進行總結分析。他提出,2024年江蘇經濟形勢總體平穩、穩中有進、進中提質。經濟回升向好的基礎持續夯實,轉型升級步伐加快,社會預期和信心明顯改善,對全國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具體特點是三個穩定、三個提升。三個穩定即:經濟增長大勢穩定、物價漲幅總體穩定、民生發展總體穩定;三個提升即:新質生產力穩步發展、重大項目投入提升、市場信心提升。
聶振平就深化改革提出具體建議。在社會保障與科技創新方面,要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和科技創新體制,助力江蘇高質量發展。在金融政策落地方面,要推動積極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貨幣政策在江蘇更好落地,重點支持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在資本市場利用方面,要利用資本市場支持科技創新,推進企業上市,發展私募資金。在普惠金融發展方面,要增加信貸投放,推動普惠金融發展,支持民營企業。在金融風險控制方面,江蘇金融風險較低,沒有高風險金融機構,要嚴格控制系統性風險。
吳先滿就江蘇加快建設金融強省步伐、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提幾點政策建議:第一,抓著適度寬松貨幣政策機遇激發貨幣政策效能,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水平;第二,聚焦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質生產力發展做好“五篇金融”文章;第三,統籌區域協調發展,服務鄉村振興和縣域經濟;第四,協調長三角金融關系,利用上海優質金融資源;第五,發揮綠色金融牽引作用;第六,守住江蘇不發生區域性金融風險底線。
(省社科聯學會部)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