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新聞
省區域發展研究會第三次會員代表大會暨落實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優化“十五五”江蘇區域發展布局研討會在南京召開

發布時間:2025-06-18 | 信息來源: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界聯合會

省區域發展研究會第三次會員代表大會暨落實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優化“十五五”江蘇區域發展布局研討會在南京召開

2025年6月15日,省區域發展研究會第三次會員代表大會暨落實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優化“十五五”江蘇區域發展布局研討會在南京召開。省社科聯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張新科,省民政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張燕到會致辭,省社科聯原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張灝瀚,省社科聯黨組成員、副主席劉西忠,省社科聯黨組成員、秘書長、二級巡視員程彩霞,以及來自全省各大高校、科研院所的會員代表約100人參會。

省區域發展研究會第三次會員代表大會暨落實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優化“十五五”江蘇區域發展布局研討會在南京召開
張新科在致辭中指出,省區域發展研究會胸懷“國之大者”,積極開展各類學術研究,品牌建設和社會影響力不斷提升。步入新階段,研究會要在把握正確政治方向,強化責任擔當;服務中心大局,發揮智庫功能;凝聚人才隊伍,形成研究合力;堅持學習為本,強化自身建設等四個方面下功夫,以“打造高端智庫、一流智庫”為目標,為江蘇省區域的協調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撐。
換屆大會環節,全體代表審議通過《省區域發展研究會第二屆理事會工作報告》《財務報告》《章程》等,選舉產生研究會第三屆理事會負責人,劉西忠當選為研究會第三屆理事會會長,并代表新一屆理事會講話,他表示,新一屆理事會將從加強賡續傳承,凝聚更強發展合力;立足國家戰略,服務區域發展大局;深耕理論研究,筑牢智庫服務根基;匯聚多元智慧,共繪區域發展新篇;強化內部治理,鍛造標桿社團品牌等五個方面重點推進,全力引領省區域發展研究會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的壯麗區域篇章貢獻智慧和力量。
主旨演講環節,張顥瀚,上海社科院原副院長王振,政邦智庫理事長高明勇、省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孫志高圍繞2025年度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主題“協同提升長三角區域創新能力,更好發揮高質量發展動力源作用”演講。
張顥瀚指出,長三角地區形成了全國突出的、協同互補的高端制造產業鏈和科技創新鏈兩大生態結構體系,使得長三角有了自我優化的生命力與可持續的國際競爭力。其中,長三角的文化體系、市場機制體系、政府協同管理體系這三個無形的生態體系,是支撐長三角不斷一體化的主要因素。
王振表示,“十五五”時期,應把加快建設“沿滬寧產業創新帶”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引領并推動長三角一體化向更深層次、更廣闊領域發展。他建議:結合“十五五”規劃編制,將其納入國家的重要規劃或行動方案中;汲取國內外科創走廊建設成功經驗,加速構建“沿滬寧產業創新帶”的協同推進機制;增強普陀區的賦能與提升,使其在“沿滬寧產業創新帶”的建設中發揮關鍵的紐帶和平臺作用。
高明勇認為,長三角地區當前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有:如何通過政策培育市場主體和普通民眾的信心,敢于投資,愿意消費;如何讓外企既關心市場變化,更放心政策變化等。為此,需從創新方法方式、發揮“龍頭效應”等方面著手,不斷解放思想、制度創新、協同配合,讓“一體化”水平越來越高。
孫志高表示,協同創新可以從政府和市場的協同、需求要素的協同、產學研協同等三個思路進行。當前,技術、人才和資本等關鍵要素的流通已經變得便捷,而利用數據流通實現價值增值,是未來應當重點推進的方向。
圓桌對話環節,江蘇師范大學教授、淮海發展研究院院長沈正平,南京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張京祥教授,河海大學張陽教授、南京郵電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院長沙勇教授、省規劃設計集團技術中心總規劃師徐海賢、蘇州市社科院院長王俊,南京市社科院副院長周蜀秦、新華日報社新華傳媒智庫主任丁曉斌圍繞“落實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優化江蘇‘十五五’區域發展布局”展開圓桌對話。
沈正平表示,“十五五”時期,蘇北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方向應該包括:一是深度融入省內全域一體化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二是構建具有全國乃至國際影響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三是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四是深化南北結對幫扶合作。五是拓展開放合作新空間。
張京祥表示,隨著城市大規模擴張成為過去,未來的重點是對既有產業空間的提升。需要不斷優化產業空間布局,通過產業空間協同布局發揮最大的整合優勢,在有限的空間上實現無限的發展。要順應產業發展規律和發展需求,大力創新相關的空間規劃編制與管理,以適應存量更新時代、科技創新時代、工業化4.0時代的現實需求。
張陽建議,江蘇應因地制宜,積極探索區域發展的特色道路。一方面,可以推進“世界水谷”全球總部建設,并使其成為江蘇持續發展的新質強驅動力和靚麗新名片。另一方面,可以推進“蘇外”根據地戰略謀劃和布局,在蘇南、蘇北、蘇中認知框架基礎上增加“蘇外”戰略認知,這些“蘇外”地區將是江蘇的域外發展根據地和飛地。
沙勇表示,從江蘇的實際情況來看,人口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蘇南、蘇北、蘇中的經濟社會發展存在一定差距。建議重點制定人口與經濟社會發展的協調政策,讓蘇南、蘇北、蘇中各自找到合適的人口與經濟社會發展路徑。在“十五五”期間,南京郵電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將加強這方面的研究,爭取通過研究會渠道向省委、省政府提出更多有價值、高質量的決策咨詢建議。促進全省人口高質量發展,更好地支撐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
徐海賢提出,為了進一步融入長三角的發展大局,江蘇需要實現內外聯動,從協同構建創新走廊和創新策源地、協調聯動打造全省創新空間網絡、探索“科創飛地”等新型創新空間組織模式等多方面著手,構建多層次的創新空間。
周蜀秦表示,對于新時代江蘇區域發展而言,要注重空間尺度和維度上進行戰略布局。例如,“省域的江蘇”需要江蘇進一步打破行政空間壁壘創造新的要素供給?!叭珖慕K”需要江蘇要積極融入國家戰略,強化資源互補、產業對接、市場共享?!叭虻慕K”需要江蘇要面向全球,既用好全球市場和資源發展自己,又有力推動世界各國共享發展機遇。
王俊表示,“積極構建高層次協同開放新格局”關鍵就是“要充分發揮戰略樞紐作用,合力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首先是全面認識戰略樞紐的定位,明確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內涵。其次是塑造對外開放新優勢,推動具有世界影響力的雙向樞紐早日建成。再次,是學習對標服務融入上海,夯實蘇州在戰略樞紐中的獨特地位。
丁曉斌指出,“蘇超”的賽場之外,各個城市各展所長,共同塑造江蘇體育賽事品牌,這為江蘇的區域發展提供了諸多啟示:在產業協同發展方面,不同區域根據自身資源稟賦進行調整,明確主導產業,避免同質化競爭,建立完善的跨區域合作協調機制,促進要素自由流動。

(供稿:省區域發展研究會        校審:魚雪萍        部門:省社科聯學會部)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