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工程獎
關于加快發展江蘇網絡經濟的對策建議

發布時間:2014-04-29 | 信息來源:

 

東南大學  徐盈之

    網絡經濟是以信息技術為基礎,以互聯網為介質,以電子商務為主體商業形態的經濟活動。網絡經濟兼具即時性、虛擬性和交互性,并以跨越時空的特點改變傳統的商業交往和貿易方式,滲透到社會經濟各領域。江蘇實體經濟發達,信息產業基礎好,網絡經濟發展勢頭強勁,有力地促進了經濟轉型升級和產業結構調整。進入大數據時代,作為一種新的經濟形式,我省網絡經濟發展既有機遇,也面臨新的挑戰。

    一、江蘇網絡經濟的發展現狀

    近幾年來,在我省相關政策的支持引導下,江蘇的網絡經濟蓬勃發展,呈現以下特點:一是電子商務交易規模迅速擴張。從2004年的52.93億元,增長到2011年的5530億元,8年間增長近百倍。二是兩化融合進程較快。企業信息化、電商化步伐加快,信息技術已廣泛滲透工業經濟各領域,全省計算機輔助設計普及率達到90%,重點企業內聯網應用率達到80%。三是網上購物需求旺盛。2012年底,網民數達3952萬,較上年增長7.2%,互聯網普及率達到50.0%;網上購物用戶規模達到2102萬人,使用率達到53.2%,高出全國平均水平10.3%。四是物流服務專業化、規模化水平明顯提高。2012年,全省社會物流總額為168568億元,較2011年增長13.6%,占全國的9.5%;建成省級物流集聚區達32家,省級重點物流基地55個。南京市和蘇州市均獲得“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稱號,另外,我省還培育了蘇寧云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焦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電子商務領軍企業。通過大力發展網絡經濟,有力地促進了江蘇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推動了產業結構調整,并在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增強科技實力、提升中小企業經營能力、創造就業機會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等方面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與此同時,我省網絡經濟發展也有不少問題亟需研究解決:

    (一)信息化基礎設施尚不完善。“十一五”末我省信息基礎設施指數為0.507,位列全國第六位,與我省在全國的整體經濟實力極不相稱。信息化投入增幅放緩,蘇北和農村地區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農村與城市在網絡覆蓋、普及應用、公共信息服務平臺等方面差距更加明顯。網絡經濟發展水平存在蘇南蘇中蘇北的梯次差距。

    (二)中小企業對電子商務認知度偏低。我省大不少中小企業對網絡經濟存在一定的認知偏差,對網絡經濟的巨大優勢和潛力認識不足,對網絡經濟的長期發展也缺乏全方位的策劃。

    (三)網絡經濟高級人才尤其是領軍人物相對缺乏。目前,既懂生產營銷、經營管理,又懂電子商務的高級網絡經濟人才供需嚴重不匹配,領軍人物尤其匱缺,導致目前整個行業都面臨“有薪無人”的尷尬局面,嚴重制約著我省網絡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四)網絡經濟相關政策法規不完善。我省對電子商務發展的政策和法律支持逐漸增強,江蘇省個人信用征信系統已于2005年7月通過評審并于2006年10月投入使用,但發展網絡經濟所需的金融監管制度和工商、稅收、商檢等管理法規還遠不夠完善,導致中小企業商務交易出現問題時,很難找到合適的法律條款來保護企業利益。

    (五)一些電子商務企業網站安全意識不強。2012年我省發生網站被黑客篡改事件5942起,占全國的12.56%;發生拒絕服務攻擊事件10,583起;各類網頁仿冒事件5788起,同比增長121.76%,其中虛假購物類占比60.33%。同時,在網絡交易過程中存在的種種不誠信現象,嚴重損害了互聯網誠信環境和電子商務企業信譽。

    二、國內外發展網絡經濟的先進經驗借鑒

    (一)重視立法,積極制定相關政策。日本是最重視網絡經濟法制建設的國家之一,從2000年開始,日本便制定了《高度信息網絡社會形成基本法》,明確了實施信息化戰略的基本政策。為了保障網絡安全,日本政府于2010年推出了《信息通信白皮書》,主要內容為2010年至2013年期間的網絡安全建設工作。在政策制定方面,日本執行全面的技術引進政策和人才培養政策。在國內,北京相繼出臺了《北京市信息化促進條例》、《關于貫徹落實〈北京市信息化促進條例〉加強電子商務監督管理的意見》和《關于促進網上零售業發展的意見》等系列政策措施。浙江省通過推行開通網上消費維權專用通道、設立營業執照網上亮照平臺、開辟有關網絡經濟網上宣傳窗口、開展涉網市場主體戶口自動建檔、利用網絡技術手段實施網上巡查等八項政策,以推進網絡經濟健康發展。

    (二)加大投資,推進基礎設施建設。美國歷屆政府非常重視網絡經濟的發展。2004年布什政府將寬帶建設作為科技實施規劃中三大措施之一;2010年奧巴馬政府發表《保護美國網絡基礎設施》,進一步強調網絡設施建設的重要性,并作為美國戰略型國家設施。英國宣布了數字用戶線路計劃,對原有通信網絡進行升級改造,建設高速高帶寬數據網。在國內,上海市在電子商務行業處于領先地位,基于堅實的工業基礎,信息化建設推進有條不紊。除傳統基礎設施建設,還重點完善了一系列配套的“軟”基礎設施,如健全金融市場體系等,使網絡金融服務以及電子商務能夠充分依托豐富的企業客戶資源和廣闊的市場發展空間快速成長。

    (三)加強專業教育,建立全民信息社會。根據網絡規則,網絡資源與所獲收益成正比。美國、日本和瑞士等國從中小學就注重信息科技教育,大大促進了電子商務的發展。在國內,廣東省政府加大對網絡經濟的扶持力度,建立健全網絡人才培養和引進機制,建立網絡經濟發展人才庫,加強對企業中高層管理人員的繼續教育。浙江義烏市率先拉開電商人才儲備大幕,制訂“311電子商務人才培訓”計劃,引進高校培訓機構,建立義電子商務虛擬大學,加快培養三十萬電子商務專業人才。

    三、對策建議

    在全省重點實施“八項工程”的戰略背景下,建議將發展網絡經濟與轉型升級、科技創新、農業現代化、民生幸福和社會管理創新等“工程”密切結合,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重點從網絡經濟的載體創新、制度創新、模式創新和管理創新方面尋求突破,采取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設措施,使我省網絡經濟的發展水平、發展質量和發展速度都走在全國前列。

    (一)積極穩妥推進全省信息化建設,促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一是改造和升級信息基礎設施,進一步推進“三網融合”。積極探索三網融合業務模式的創新,實現各業務關聯方的優勢互補、合作共贏。二是加大農村信息化建設投入力度,推動區域信息一體化發展。三是運用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加大信息技術在產業轉型升級關鍵環節的融合滲透,提升產業自動化、智能化和管理現代化的整體水平,形成新型的工業生產模式。

    (二)加大研發投入與人才建設力度,以科技創新推動網絡經濟發展。一是建立多元化科研投入機制。加大政府財政支出力度,鼓勵企業和社會投入的跟進,同時吸引境內外優秀的基金管理團隊,引導更多資本投向網絡經濟領域的科技研發和自主創新。二是強化協同創新,構建區域創新體系。建立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緊密結合的網絡經濟協同創新體系。三是創新人才吸納機制。加強引才引智,廣泛吸納網絡經濟領域的學科帶頭人、技術骨干和管理專家。

    (三)營造良好的電子商務發展環境,推動電子商務健康發展。一是規范電子商務市場環境,完善電子商務市場監管體系。二是加大對服務中小企業的第三方電子商務服務平臺建設的扶持力度。三是加快制定電子商務標準化規范細則和法律法規細則。四是大力發展電子商務配套服務業,重點推進在線支付體系和物流配送體系建設。

    (四)加強互聯網行業治理,防范網絡經濟風險。一是進一步完善互聯網基礎管理。二是抓緊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核心信息軟件產品。三是建立起適應網絡經濟發展需要的新的保險機制。四是制定優惠政策鼓勵企業加大保障網絡安全的投入和安全產品的研發力度。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