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工程獎
我省新一輪前瞻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布局和政策創新

發布時間:2014-04-29 | 信息來源:

 

省社科院  陳  柳

 

    一、我省應盡快啟動新一輪前瞻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布局

    當前江蘇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一個突出的問題是:以往規劃的部分戰略性新興產業在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了產能過剩、核心技術匱乏、產業鏈環節相對落后等問題,凸顯其前瞻性可能已經不夠,難以承擔引領我省產業轉型升級的重任。光伏產業的案例是一個證明。

    同時,我們還認識到,戰略性新興產業本身也是一個動態的范疇,不斷調整才能與時俱進。技術和商業模式創新日新月異,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內涵是具有時代性的。金融危機以來,全球高科技產業的發展態勢又已經出現了新的變化。世界主要經濟體都在產業發展、技術革新等多個方面采取措施,目的即是在國際經濟和產業競爭中獲得戰略主動。因此,在第三次工業革命和發達國家制造業回歸的背景下,我省需要從歷史戰略的高度對下一個階段新興產業進行預先布局,率先啟動實施新一輪前瞻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布局。

    二、我省前瞻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布局的重要方向和內容

    我省前一輪戰略性新興產業布局中至少有這樣幾點值得思考的問題:第一,存在“重概念,輕環節”的問題。把不少僅有新興產業的“概念”而附加值不高的企業和產品也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對待和支持;第二,存在“重產業分類,輕新興技術”的問題,雖然很多企業可以歸入我省的“十大”新興產業規劃的范疇,但在技術壁壘高的環節實現突破的不多。第三,各地在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時往往過于注重產能和規模,大多數形成的產業集群也是同質性加工型企業為主。總結得失,我省新一輪前瞻性新興產業的選擇和布局應當立足于以下重要方向:

    第一,第三次工業革命帶來的智能化革命。以智能化為特征的第三次工業革命,就是指信息技術與工業技術的高度融合。建立在互聯網和新材料、新能源相結合基礎上的工業革命即將到來,它以“制造業數字化”為核心,進一步提出了智能化制造的概念,并將使全球技術要素和市場要素配置方式發生革命性變化。未來的制造業將遠離大規模制造模式,向更加個性化的生產模式靠攏。建立在虛擬制造技術基礎上的附加制造技術,已開始用于產品的個性化生產。比如,三維打印技術可能會顛覆傳統制造業模式,甚至重整發達國家制造業競爭力,引發國際間產業重新分工。

    第二,城鎮化和信息化結合培育出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機會。城鎮化需要以產業創新發展為支撐,城鎮化和信息化的結合有望培育出諸多新型的專業信息服務業,對新興產業、新型業態以及新型商務模式帶來巨大變革,推動知識經濟和技術經濟跨越式發展,促進城鎮化實現成本下降、效率提高。比如在城市管理中提出打造智慧城市,應用了物聯網、地理信息等多個新興產業的細分技術,為新興產業發展開辟新的增長空間。

    第三,工業化和城鎮化帶來的節能環保需求。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不僅要通過產業和技術的跨越發展,突破全球產業鏈的重圍,而且更要注重通過相關各門類基于產業的協調配合,構建自主、完善的創新產業鏈和產業生態系統。新型城鎮化將催生再生水、垃圾處理、危險廢物、土壤修復等與提高城鎮綜合承載能力密切相關的新興技術應用,創造出一批前所未有的新興產業。

    具體來說,江蘇新一輪前瞻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選擇可以重點考慮以下范疇和內容:一是新能源行業發展以應用為主。江蘇是新能源的制造大省、應用小省,應當重點解決我省新能源制造與消費脫節的問題,抓住可再生能源“就地轉化”的發展方向。二是新材料行業注重產業融合。新材料是其他眾多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基礎,要力爭突破新能源、高端裝備等產業受到材料制約的問題;三是新一代信息技術注重標準戰略。數字信息技術競爭的重要表現是制定標準的競爭,要重點攻關物聯網產業、移動互聯、云計算等的應用標準研制;四是生物產業重點支持專利戰略。面對美歐日等發達國家占據全球90%以上生物專利的現實,生物產業應當在生物制藥、生物醫藥工程、生物育種等方向力爭重點在局部突破跨國公司知識產權壟斷。五是高端裝備產業重點解決共性技術難題。重點突破以重型裝備、智能裝備中的一批共性、基礎性、關鍵性技術。

    三、我省前瞻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布局的政策創新

    過去我們各地利用優惠政策和措施扶持新興產業,一個重要的問題是主要以產能和規模制定支持標準,導致目前部分新興產業產能過剩,占領技術高端的企業不多,部分企業效益急劇惡化。當然這也是全國性的問題,除了光伏產業之外,深圳近期還廢除了同樣出現產能過剩的LED產業規劃。若我省能夠提出好的政策導向解決這一問題,在全國也是好的示范。應該說,我省實施前瞻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布局是可行性的,但發展思路需要調整,政策措施需要有創新。

    第一,將新興技術與新興產業結合,促進新興技術在新興產業當中的應用。目前我省新興產業的大量環節采用的仍然是傳統技術,這是處于產業鏈低端的重要原因。前瞻性的新興產業往往是多種技術和學科交叉的匯集點,要集中力量支持具有研發突破潛質的企業,集聚國際優秀科技資源,鼓勵上下游企業、關聯企業形成企業聯盟,在國際范圍內形成有特色有份量的企業群。

    第二,全力推進各類領軍型創業創新人才工程與我省前瞻性新興產業發展相結合。由人才部門和科技部門實施的“雙創人才”工程是我省推動自主創新的重要品牌,可以將全省尤其是蘇南各市的人才創新創業計劃,與我省最新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和布局相結合,重點支持與前瞻性新興產業相關的高科技人才創新創業,重點實施高效新能源戰略、生物醫藥專利戰略、物聯網標準戰略等,加大對智能電網、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核心技術、核心模塊技術的攻關。

    第三,結合蘇南自主創新區建設,在全省范圍內實現新興產業的區域協調發展。發展前瞻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應當成為蘇南現代化示范區和自主創新區的重要內容,對江蘇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進行新一輪布局,應當明確蘇南現代化示范區的任務重點是實現新興產業的高端化,對戰略性新興產業中打破國際壟斷、引領行業發展的高附加值環節,實施重點扶持和培育;對于不符合這一標準,但是仍然具有發展潛力、對生態環境不形成重大負面影響的產業和環節,可以引導企業向蘇北等省內其他地區實施產業轉移,我們認為,當前階段已經可以提出新興產業梯度轉移的思路。

    第四,新一輪前瞻性新興產業的政策支持應當向研發環節傾斜,向應用環節傾斜,避免以企業的產能規模為標準進行支持的思維慣性。新興產業也可能產能過剩,單純支持產能擴張甚至可能會留下金融隱患。作為前瞻性新興產業,技術上率先突破的企業將獲得瞬間爆發性成長的機會,這種優勢將不再是過去傳統制造業中所認為的規模優勢,這就需要在指導這一行業發展時具有充分的預見性。同時,它的發展要與需求尤其是內需相結合,需求推動創新,創新又創造需求,兩者相輔相成,江蘇在培育市場方面走在前列才有利于技術創新走在前列。

    第五,通過政策支持扶持,力爭直接在若干環節實現我省前瞻性新興產業的跳躍式發展,確立國際性的領先地位。當前正處于金融危機后的科技革命前期,涌現出眾多前所未有的新興技術、產品和商業模式,表現為從傳統技術和產業的跳躍式發展,像電動汽車、三網融合、3D打印。可以適當集中資源,瞄準若干具備國內市場支撐的環節,加大人才、金融的扶持力度,在我省形成數個標志性的前瞻性新興產業集群。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