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研究與交流中心
聚焦第六屆智庫峰會暨省社科界第十五屆學術大會高層論壇⑤|分論壇三:深入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與社會文明

發布時間:2022-08-08 | 信息來源: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界聯合會

2022-07-24 14:46:57來源:交匯點

2022年7月13日,由省委宣傳部、省社科聯主辦,新華報業傳媒集團承辦,江蘇紫金傳媒智庫協辦的第六屆江蘇智庫峰會暨省社科界第十五屆學術大會高層論壇在南京舉行。江蘇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張愛軍出席會議并講話,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省社科聯主席曲福田主持開幕式。交匯點新聞、中國江蘇網?新江蘇等新華報業融媒體分期報道大會研討成果。今天推出第五期。

 聚焦第六屆智庫峰會暨省社科界第十五屆學術大會高層論壇⑤|分論壇三:深入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與社會文明

除主論壇外,大會還設置了四場不同主題的平行分論壇。其中,第三平行分論壇由省社科聯黨組成員、副主席尚慶飛主持。與會專家圍繞“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與社會文明”開展深入交流研討。

聚焦第六屆智庫峰會暨省社科界第十五屆學術大會高層論壇⑤|分論壇三:深入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與社會文明 

尚慶飛表示,省第十四次黨代會提出,全省上下要緊緊圍繞履行三大光榮使命,實現“六個顯著提升”,著力抓好九個方面重點工作,持續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面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不斷深入的新形勢新任務,如何推動江蘇文化高質量發展,在高原上勇攀新高峰?如何加強江蘇精神文明建設,為“社會文明程度高”夯基壘石?如何全面推進新時代持續黨的建設偉大工程?這些都是我們現階段必須回答好的時代命題,也是社科界必須聚力突破的重要課題,需要智庫專家加強調查研究、發揮聰明才智,多建睿智之言、多獻管用之策。

會議邀請了道德發展智庫負責人、東南大學資深教授樊和平,南京藝術學院副院長、紫金文創研究院院長李向民,江蘇師范大學語言能力高等研究院院長、教授楊亦鳴,東南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研究特聘研究員徐昕,中共江蘇省委黨校黨史黨建教研部教授張加華,中國法治現代化研究院副院長、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教授龔廷泰,江蘇警官學院副院長、公共安全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教授韓德明,國家記憶與國際和平研究院研究員王立,東吳智庫研究員、蘇州大學王健法學院副院長、教授程雪陽,教育現代化研究院、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高教所研究員宋旭峰等多位專家出席。

 聚焦第六屆智庫峰會暨省社科界第十五屆學術大會高層論壇⑤|分論壇三:深入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與社會文明

會上,樊和平以“作為國家戰略的文化發展:在‘化’的戰略交錯中建構頂層設計—底層設計的戰略支點”為題發言。他從我國推進現代化建設經歷的全球化、現代化發展雙重背景出發,梳理了20世紀整個西方社會文化發展的歷史脈絡與核心戰略,指出了我國文化現代化進程中面臨的戰略風險,亟需將文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注重頂層設計跟底層設計的互動,尤其是要避免走進底層設計的戰略盲區,提出了要加強文化自覺、推動文化現代化、提升文化硬實力等若干政策建議。

聚焦第六屆智庫峰會暨省社科界第十五屆學術大會高層論壇⑤|分論壇三:深入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與社會文明 

“建成文化強國先行區的標準和路徑”主題演講中,李向民分析了“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先行區”的內涵要義、建成標準、實踐路徑。他指出,江蘇省明確提出“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先行區”建設目標是在國家戰略框架下的探索實踐,文化強省“質的飛躍”,在于探索一種全新的省域文化國際化競爭的范式。“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先行區”要在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方面走在前列;在傳承和弘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方面走在前列;在加強社會主義的文化法治方面走在前列;在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方面走在前列;在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華文化方面走在前列。

 聚焦第六屆智庫峰會暨省社科界第十五屆學術大會高層論壇⑤|分論壇三:深入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與社會文明

研討中,楊亦鳴線上參會,作了題為“連片民族地區普通話普及情況調查及推普助力鄉村振興對策研究”的演講。他分享了該團隊深入我國連片民族地區19個國家貧困縣、143個深度貧困村進行推普脫貧的調研情況,通過開展問卷發放、訪談座談,實地調研等方式方法,精準界定了推普脫貧的扶持對象,深刻分析了以往推普脫貧工作中存在的認識誤區、工作誤區等。他將推普脫貧與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緊密結合,提出了加強國家頂層設計、加強地方政府作用、建立動態數據庫、開展千校萬人全國大學生志愿者服務活動等政策措施來助力實現鄉村振興。

聚焦第六屆智庫峰會暨省社科界第十五屆學術大會高層論壇⑤|分論壇三:深入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與社會文明 

徐昕以“中國共產黨能夠成功的‘政治密碼’”為題展開演講,他從“黨的基本概念、革命的基本概念、從政治上深刻理解自我革命的重大意義”三方面,展開論述了中國共產黨能夠成功的“政治密碼”。他表示,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夠真正愿意、真正能夠讓人民群眾來監督自己,發現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堅持真理,修正錯誤,拿起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武器,為了人民的根本利益敢于刀刃向內,勇于同自己的一切錯誤和缺點作斗爭,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構建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權力監督制度和執紀執法體系,始終保持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政治本色。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中國共產黨的偉大不在于不犯錯誤,而在于從不諱疾忌醫,敢于直面問題,勇于自我革命,具有極強的自我修復能力。”

 聚焦第六屆智庫峰會暨省社科界第十五屆學術大會高層論壇⑤|分論壇三:深入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與社會文明

交流中,張加華對“持之以恒糾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頑疾”主題進行解讀,她指出,當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依然突出,又有新的表現形式。糾治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要堅持從講政治的高度審視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確保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地生根;堅持從思想和利益根源上來破解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堅持從思想和利益根源上來破解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堅持群眾路線,做好深入扎實的調查研究;堅持以上率下,切實解決作風上存在的突出問題;堅持以馳而不息、久久為功的決心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

“強化法治文化認同,推動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高質量發展”的報告中,龔廷泰說,科技與法治是人類最偉大的兩大發明,沒有它們,世界就不可能發展到今天這樣的文明樣態。科技,使經濟以幾何級數獲得快速發展;法治使經濟得以持續發展,使社會能夠穩定有序運行。他表示,推進法治文化建設的高質量發展,必須強化法治文化的情感認同、理論認同、制度認同、價值認同、行為認同。通過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學習宣傳和貫徹落實,更好地凝聚全社會對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的認同,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高質量發展,強化各族人民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聚焦第六屆智庫峰會暨省社科界第十五屆學術大會高層論壇⑤|分論壇三:深入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與社會文明 

發言中,韓德明以“以大數據為牽引構建完善疫情防控工作新體系”主題,深入總結、分析疫情防控實戰大數據應用的經驗和不足,闡釋疫情防控形勢對數據治理的機遇與挑戰,建議加快構建完善以大數據為牽引的疫情防控工作新體系。他認為,疫情防控是實打實、硬碰硬的大戰大考,是對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全方位、系統性檢驗,必須壓實“四方”責任、實現“四早”目標,瞄準“快、準、實”要求,加快構建完善以大數據為牽引的疫情防控工作新體系,推動抓細抓實信息匯聚、分析研判、流調溯源、社區防控、通道查控等疫情防控各項工作,堅決守護好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以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良好成效,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聚焦第六屆智庫峰會暨省社科界第十五屆學術大會高層論壇⑤|分論壇三:深入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與社會文明 

王立從“加強‘四史’口述史研究和宣傳教育”角度,指出“四史”口述史是個體的“故事匯”,是時代的“記事本”,是身邊的“教科書”。他建議應了解“四史”口述史的重要意義、特征和成果,把握“四史”口述史工作的關鍵要點,以口述史推動全社會“四史”宣傳教育。“四史”口述史工作的關鍵是要從政治高度看待“四史”口述,以治史精神考證口述“孤證”,尊重口述者的榮譽感,體現心理關懷。此外,“四史”口述史要把握政治性,堅持正確的黨史觀;立足專業性,確保口述史實準確;面向大眾性,深入訪談基層群體;發揮教育性,突出歷史記憶傳承;拓展國際性,對外講好中國故事。

聚焦第六屆智庫峰會暨省社科界第十五屆學術大會高層論壇⑤|分論壇三:深入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與社會文明 

研討中,程雪陽作了題為“新時代提高地方立法工作質量的建議”的報告。報告中,他通過列舉事例、案例等,他全面辨析了法律和政策的功能差異、內容差異和語言差異,提出了要提高地方立法工作質量,必須防止“立法泛政策化”的鮮明觀點,并從對擬法律化的政策進行立法必要性、可行性和成熟度論證;使用含義清晰明確的法律語言進行立法;加強立法能力建設,完善立法質量考核機制3個維度闡述了新時代提高地方立法工作質量的政策建議。

聚焦第六屆智庫峰會暨省社科界第十五屆學術大會高層論壇⑤|分論壇三:深入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與社會文明 

“江蘇高中階段教育‘職普比’的現狀及未來政策選擇”演講中,宋旭峰表示,隨著經濟社會不斷發展,江蘇高中階段教育“職普比”呈現出倒U型變化特征,表現出向好發展態勢,但依然存在著長期形成的路徑依賴問題、“啞鈴”型教育結構問題和職業教育升學問題等諸多不足。他建議,首先,要以柔性分流取代剛性分流,以“合理區間”取代“大體相當”,要優化中等教育體系結構,以推進普職融通、構建人才成長“立交橋”為重點,實施高中階段教育“壯腰”計劃,切實改變義務教育和高等教育兩頭大、高中階段教育中間細的“啞鈴型”教育結構。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印丹

攝影:曹凱琪

收藏